1. 全面服务于生物医药国家安全战略
构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下的应急医药研发体系。随着全球安全形势的复杂化和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加剧,构建AI驱动的应急医药研发体系,推动“即时制药”技术发展,针对创伤急救、传染病防控、多重耐药感染、快速镇痛、极端环境用药策略和制剂等空白领域进行重点布局,培养应急医药领域卓越工程师。
构建生物医药“一带一路”药学联盟。牵头成立“‘一带一路’药学合作联盟”,推进生物医药产学研用合作全球创新网络,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中药学、药学教育合作与交流。聚焦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国药科大学联合对口支援高校新疆医科大学及头部企业共同建设新疆高等研究院,为新疆及中亚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培养卓越制药工程师。
2. 全面服务于生物医药国家产业战略
与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紧密融合。瞄准“我国的生物医药成果转化率一直停留在5%左右,同比西方发达国家25%~30%具有较大差距”的关键问题,中国药科大学与南京江北新区签订共建“生物医药卓越工程师学院”校地合作战略协议,探索“高校+高新区”双高协同新机制,深度参与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高校生物医药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有限公司是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医药卓工学院理事单位,双方共建智能药学、抗体药物、细胞药物、基因治疗产品等工程师技术中心,每年设立6000万元“拨投结合”专项资金,通过“创新研发-概念验证-转移转化-熟化孵化-产业落地”的产业全链条场景打造,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提供“真战场”、“真课题”。
校地企合作带动全国生物医药产教融合新生态初现。主动布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成渝双城经济圈、“一带一路”等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在江苏、北京、上海、重庆、广东、四川、浙江、安徽、新疆、海南和云南等全国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布局6个校地研究院和7个附属医院,共建校地企联合实验室150余个,推动校企合作4700余项,合同总金额超45亿元。激活“校友经济”强磁场,孵化上市校友企业60余家,市值超1万亿元。
3.全面服务于生物医药的国家人才战略
目前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家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对新药创制人才需求迫切,具备较高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生物医药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探索,以持续满足产业对医药人才素质能力的高要求。
学院将瞄准生物医药工程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和基于临床需求导向的创新药和先进疗法,培养心怀“国之大者”,具有跨学科知识结构,新药研发转化和工程技术实战能力,突出的领导力、产业观和战略视野,追求卓越、全面发展的高层次生物医药工程科技创新人才。通过“校地、校企、校医”合作,实施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布局。
中国药科大学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辐射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