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组织科研选题
制定《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指南》,联合国药集团、百济神州、华大集团等龙头企业,建成覆盖新药研发全流程的真实项目库。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关键问题和临床需求,针对性开展突破性创新药物研发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形成学院“课题池”,方向涵盖创新药物产业问题中的新技术、新靶点、新标准、新工艺等基础应用研究等。
以中国药科大学与华大集团合作为例,华大长期积累了丰富的、全球领先的人体和微生物等多个组学数据库资源,可用于药物研发上游的靶点和苗头化合物发现;学校擅长药物研发全流程,双方优势互补与资源整合,瞄准“罕见病、重大慢性病、传染性疾病、再生医学、智能药学”领域布局“创新中国药”合作项目,“抗体偶联药物开发”“高通量药物发现技术”“原创全新抗生素研发”等21项课题签约。
与华大集团共建“课题库”签约现场
(2)匹配最优生源与最佳企业
一是单列工程硕博专项目录,成立工程硕博士校企联合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累计招收试点项目工程硕士80名、工程博士36名,硕士推免生100%来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二是面向企业选拔技术骨干招收在职工程博士16名;三是衔接“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本硕博贯通培养占比达35%。选拔标准突出工程潜质,校企专家组从技术洞察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等维度联合考核;四是不断扩大“国家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试点企业”,陆续增加上药集团、人福医药等多家头部企业。
(3)健全学生发展和管理制度
校企联合开展安全保密教育等入学教育和入企培训。研究生实践过程中签订校企生三方协议,明确知识产权归属,企业提供硕士≥3000元/月、博士≥6000元/月补贴,购买意外险覆盖率达100%。
鼓励企业整合资源设立“卓越工程师奖学金”建立具有竞争力的奖助学金体系,对专业实践成果显著的研究生给予表扬和适当奖励,配套企业人才公寓,创造具有吸引力的工作与生活环境。